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新课程改革的动因与任务
(一)新课程改革的动因
1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要求不能完全适应;
(2)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3)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
(4)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5)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6)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
(7)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2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它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是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加以改革和建设。
(2)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一次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后的课程改革,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行体系,改革在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一是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只有修课的模式,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二是初步推动在同一基本要求下的教材多样化,引入了地方课程,初步改变了国家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三是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重视学生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好的教改典型。这些成绩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课程是须不断改革、不断建设、不断创新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凸现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不良影响,正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要性和针对性。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帮助国家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我们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们应该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3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和趋势是什么?
(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2)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大人文学科课程的比例;
(4)注重综合化课程,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用以克服分科教育的缺陷;
(5)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6)强调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7)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赋予课程以新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4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
当前整个时代发展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从20世纪90年代起,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其他生产要素的总和,因此,人们把21世纪称为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此外,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文盲”一词将不再单纯是指没文化、没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知识、技能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学习经济”。
(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冷战”结束后,被“冷战”长期掩盖的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凸现,国际间的竞争空前激烈。美国等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幌子粗暴践踏他国主权;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在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方面对其他国家的控制和渗透使得和平与发展不断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当前的国际竞争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
这种困境主要是指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19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我国在内的18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
5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如下:
当前时代三个主要特征包括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对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和人文素养的人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
6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和启示?
(1)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教育受到各国政府前所未有的关注:除了大量增加拨款给予教育改革以财政支持之外,由政府支持并组织有关专家、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家长等参与的各种研究报告、课程改革方案、教育法律、教育政策等文件纷纷出台。1990年美国提出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998年日本课程审议会发表了关于改善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审议报告;1996年韩国教育部在《韩国教育》白皮书中提出了韩国第六次课程改革的目标。
(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
20世纪教育发展的历程表明,满足各自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展的需要是各国不同时期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唯一的追求目标,而学生的发展几乎成为一种奢求。这次课程改革在强调国家发展需要的同时,注重把学生当做国家和人类社会未来的主人,因而非常注重学生的发展,因为这不仅是发展经济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美国、苏联的课程改革,历时长久,规模浩大,然而其内涵却是非常有限的。尽管两国的国情以及理论基础不同,但是它们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即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两国都耗时费力地组织了各门学科的一流专家重新编写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以容纳各类“新”“先进”的知识。美苏两国的这次课程改革除了重新厘定课程目标之外,还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其组织方法、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涉及“课程”的几乎所有方面加以改革。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